启东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最美江海岸线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市最美江海岸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规划体系亟待完善、源头治理亟待加强、工作效能亟待提升等。为进一步加强对江海岸线有效管护和合理利用,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一体化推动沿江沿海区域整体面貌焕新和功能重塑,全力打造江苏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的精品示范样本,会议提出如下意见和要求:
(一)强化顶层设计,更高起点谋划沿江沿海发展新格局。要加快总体规划编制,推进沿江沿海区域功能布局规划和最美江海岸线规划设计工作。《启东市沿江沿海空间布局规划》已经形成基本研究框架,建议在此基础上发掘启东沿江沿海在全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城市层面的突出价值,针对生态待优化、发展不集约、特色不凸显等问题,结合江苏沿江沿海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南通关于建设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的决策部署,从生态修复、产业提升、特色塑造等方面出发制定发展策略。完善最美江海岸线全线景观节点设计,加强沟通协调。此外,在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深化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注重加强多规划之间的衔接统一,争取尽快出台江海岸线专项保护与利用规划,为我市的江海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二)深掘资源禀赋,更高标准打造江海风韵景观带。以江海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集约整合利用岸线资源,严把项目审批关,避免布局重叠、项目同质建设等问题。紧紧围绕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推进圆陀角、江海澜湾、启隆等旅游板块开发建设。协同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响“花博会下一站”品牌构筑长江绿色屏障,把长江南岸启东段打造成融都市农业、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江心生态区;围绕长江绿滩、创智蝶谷、生命乐城三大主题,加快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把长江北岸打造成集绿色生产、健康服务等为一体的健康引领区。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建设连续、亲水、共享、生态的滨江临海景观;围绕会议展览、文体休闲、亲水体验、高端演艺、海滨游乐等主题,着力打造三水风情、航海体验、生态科创、海港休闲等特色片区。
(三)修复生态系统,更高质量开展岸线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实施河长制,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坚持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环境,严格管控陆源污染入海。完善区镇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及配置,重点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脱氮除磷能力。切实加大沿江沿海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力度,严防工业面源污染。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加快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含油污水及化学品洗舱水接收处置能力。加强长江沿线生态空间修复,重点推进沿江沿海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治理改善及生态林、防护林体系建设,打造“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更高质量抓好长江大保护,切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突出物种保护、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实施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水生物种拯救行动。
(四)优化建管体制,更高效率推进最美江海岸线建设。借鉴威海、烟台、东营等地的先进做法,加大统筹推进力度,进一步明晰政府有关领导牵头负责的议事协调机制,调整和明确各部门在江海岸线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解决传统海洋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等问题,形成管理有序、资源共享、协调互补的江海岸线综合管理体制,共同保护好利用好江海岸线资源。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将涉及水土保持、环境整治等建设资金捆绑使用,确保江海岸线建设稳步推进。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持,逐步建立江海岸线保护与利用长期、稳定地投入保障机制。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最美江海岸线建设项目,引导信贷资金扶持最美江海岸线建设项目。项目进度方面,在确保严格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倒排进度计划,确保工程序时完成。项目报批方面,建议市政府加强与省厅和南通市局的沟通联系,缩短用地、用海报批周期,加快工程建设。生态景观带建管用方面,明确落实管护队伍及管护经费,强化一建就管、一建就用、建管结合,大力推进沿江沿海重点文旅项目,持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真正让生态景观带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流连忘返的打卡地。立足于绿色发展、整体谋划的理念,整合农业农村、公安、自然资源、水务、文广旅游、商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资源力量,构建集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及建筑工程安全及于一体的“大安全”格局。进一步强化江海岸线资源和环境保护执法,加大部门之间的联合巡查和执法力度,对涉及多部门监管的违法行为,部门之间要互通信息、强化合作,同时要加强执法力量配备,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动建立长江流域入海污染协同共治机制,推进跨区域海洋环境执法司法与监管协作。
附件:最美江海岸线建设情况具体问题清单
最美江海岸线建设情况具体问题清单
类 别 |
序号 |
内 容 |
规划体系方面 |
1 |
缺少陆海统筹规划衔接,多规合一还未完成 |
2 |
江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尚未启动 |
|
3 |
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还需完善 |
|
源头治理方面 |
4 |
近江近海污染现象时有发生,各级河长、湾(滩)长的职责有待进一步落实 |
5 |
港口码头环境问题需加快整治 |
|
6 |
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减少、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 |
|
7 |
部分海岸滩面侵蚀和沙滩流失严重,滨海景观资源受损严重,海岸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 |
|
工作效能方面 |
8 |
缺乏协调机制,工作开展中存在职责不清、衔接不到位等问题 |
9 |
资金保障后劲乏力 |
|
10 |
受土地规划、征用指标等因素影响,部分工程项目不能按照预定建设周期实施。沿江船舶产业园区的堤岸建设和监管需进一步加强 |
|
11 |
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存在开发项目多头审批、产业布局重叠、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 |
|
12 |
后期管护不到位,环境卫生、使用功能、安全监管等方面出现失管、脱管现象 |
|
13 |
执法监管力量薄弱,缺乏统一协调的部门联动执法监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