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意见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纵横 > 审议意见

    关于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
    * 发表时间 : 2022-09-13 14:05:25 * 浏览 :

    启东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市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救助政策还不够完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改革力度还需加大、救助方式较为单一、社会力量参与还有空间、队伍力量较为薄弱等。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救助政策。一是调整和升级社会救助体系,围绕相对贫困、急难情形等建立分类的梯度救助,实现社会救助重点从低保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扩展。强化分类救助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家庭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救助帮扶。二是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推进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和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城乡一体的重残重病“单人保”政策。三是继续完善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救助办法,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推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加大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力度。四是加强急难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的保障力度,完善“急诊救助”快速响应机制,形成衔接有效的“急诊救助”链,提高救助的应急性和实效性。

    (二)统筹救助资源,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高位协调作用,夯实民政部门牵头统筹职责,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统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政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进一步平衡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提高政策公平性和科学性。二是形成有效的低保专项治理机制,通过开展社会救助资金检查、社会救助绩效评价等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推进督查和整改。对于“人情保”“关系保”要不定期的展开清理行动,确保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相结合的特困供养标准调整机制。

    (三)推进改革措施,精准救助方式。一是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状况和需求程度,实施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救助服务,促进传统的单一现金或实物救助向“物质+服务”复合式救助转变,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救助的综合效应。二是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由“输血型”救助向“造血型”救助方向发展。三是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进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实时横向比对,提高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效率和精准度。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建立监测预警平台,建立群防群助工作网络,通过来信来访、走访调研、定期排查等,拓宽主动发现渠道,发现困难群众,积极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四)整合社会力量,拓展救助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慈善救助,着力构建公益慈善救助社会网络,引导慈善组织加大社会救助方面支出,对参与社会救助的慈善组织给予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广村居“救急难”互助会。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发展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探索建立与乡村(社区)救助工作相适应的慈善组织机构,实行“村用市管”模式,推动村(社区)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二是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形式,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三是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协助社会救助部门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建档访视、需求分析等事务,并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五)强化保障措施,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强化“党建+社会救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要对社会救助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二是加强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能知晓社会救助政策,让各项救助政策领导干部熟知、工作人员精通、广大群众了解,提高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公正度、精准度。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机制,加强社会救助事中事后监管。要建立完善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骗取社会救助行为查处力度,依法依规追回骗取的社会救助金并追究责任。四是结合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加快社会救助治理的创新步伐;五是加强经办服务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关心关爱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全力打造一支与社会救助保障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的救助队伍。

     

    附件:具体问题清单

    具体问题清单

    类别

    序号

    问题

    救助政策方面

    1

    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需加强照料服务,缺少基本生活设施

    2

    低收入家庭专项社会救助尚未延伸

    3

    急难救助和临时救助保障力度还不够,少数符合保障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还未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救助机制方面

    4

    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间协作还不够紧密,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5

    相关部门信息平台尚未实时互联共享,各类群体人员易出现空档

    6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还未实质推进,不能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容易造成漏保

    救助保障方面

    7

    救助政策宣传覆盖面不广,宣传力度不够

    8

    对社会救助诚信和失信人员监督问责力度需加大

    9

    农村敬老院设施设备相对滞后,床位空置比例较高

    救助力量方面

    10

    社会救助力量参与还有空间,活力还未充分激发

    11

    基层救助力量薄弱,从事照护服务行业人员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