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意见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纵横 > 审议意见

    关于201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同级审计工作及2017年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
    * 发表时间 : 2017-08-10 08:59:18 * 浏览 :

    ——2017731日在启东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规定及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我们财经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于7月中旬组织对201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201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2017年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和初步审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参考:

    一、关于201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同级审计工作情况

    2016年,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精神,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培植壮大财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坚持依法科学理财,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目标。财政决算(草案)经过了同级审计,各项数据真实完整,相关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市人大财经工委建议本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启东市201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市本级预算执行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等。

    审计部门更新理念,认真履职,创新审计方法,拓宽审计领域,重点审计了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跟踪审计,加强对环保、科技等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在规范资金管理、监督权力运行、防范经济风险、保障民众利益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审计工作报告客观实际地反映了201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市本级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镇(园区)财政收支、专项资金运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审计建议。建议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整改落实到位。

    二、关于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年初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四个城市”、“一堡三地”建设,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突出沿海开发,加强城乡统筹,推进民生实事,创新社会治理,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和谐有序”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和超过序时进度,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增长后劲乏力;房地产对经济拉动的占比,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需加;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压力增大,城乡统筹发展难点有待突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资金使用绩效仍需提高等。对于上述问题,建议市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建议意见

    下半年,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攻坚克难的决心,千方百计补短板、快赶超,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促转型,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各大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要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主动适应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聚焦重点产业,围绕补链补缺,加快发展一批旗舰型、创新型项目以及产业链配套和关联项目。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不断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努力培育“地标型”民营大企业与企业集团。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重点产业,鼓励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平台型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主题楼宇、创新示范企业和平台经济示范企业。以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小镇、启隆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高水平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多元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产业化服务性水平。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集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探索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做强农业特色品牌。

    (二)重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要重前期。加强项目的策划和储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有效形成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的研究和规划,着力打造长三角生命科技创新基地;准确把握投资重点,重点策划一批行业骨干项目、产业链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并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争取培育百亿级企业,打造千亿级园区。二要抓招商。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重要突出位置,量化任务、强化考核,对照我市产业定位,瞄准热点地区、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招商方式,深入开展靶向招商、专题招商。要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将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招商第一线,切实提高招商工作实效。要充分发挥北京、上海、深圳及苏南招商分局作用,深化日韩、欧美及台湾地区招商活动,并置点招商三要督进度。抓开工,对新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摸排,加强跟踪落实,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切实提高项目的落地率;抓竣工,以年度计划为目标,以节点计划为抓手,围绕省、南通市重大项目和我市“双百工程”项目,排出时间节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使项目尽快竣工;抓投产,对已经竣工的项目,要推行倒逼机制,积极排除制约因素,集聚要素、加强服务,促进项目早日达产见效。

    (三)扩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沿海开发,加大对接上海力度,持续推动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率先作为,为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作出贡献。一是要全面接轨上海。深入实施“联动、参与、服务”三大战略,在交通互联、发展动力、转型升级、要素集聚、服务配套、沟通联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大对接服务上海力度,建立健全定期互访机制。深入研究上海的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动向、需求变化,准确把握上海城市功能、产业、公共资源等外溢的最新动态。抓住上海工业企业外迁的机遇,加快建设沪启合作共建园区。二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强化“三去一降一补”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证照联办、多证合一”全流程高效审批,全面推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三是加快吕四港开发进程,主动策应省、南通市港口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一类口岸开放优势,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

    (四)抓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新城扩容、老城提质、配套完善、民生优先,加快城市“南进、东拓、北延”步伐,打造宜居宜业的滨江临海城市。一要完善公共配套设施。要加快完善路网体系,推进城区外围道路建设。新建一批邻里中心和农贸市场,合理布局停车场、公共厕所和绿化游园,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改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二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确保宁启铁路启东段、海启高速启东段按时按进度完成工程任务。强化智慧城市建设,尽快启动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三要加强新型城镇建设。要完善“一主两副三片区”空间格局,大力拓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城镇互为支撑的城镇化新空间。要因地制宜、完善配套,进一步加大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新型城镇。四要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优化“一村一品”特色发展道路,注重区别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功能叠加,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深化“六位一体”长效管理,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五)补短板,保障民生目标实现。围绕年初的既定目标,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集中精力办实事、解难事,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于民。一要推进民生实事。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制度化推进十大类为民实事项目。倒排工作计划,强化时间节点,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年初各项承诺兑现到实处。二要解决民生热点。围绕教育、就业、保障、就医等问题,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和各项保障标准提标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医院等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三要确保民生稳定。持续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涉稳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诚信启东”建设,倡导讲信用、重承诺的良好风尚。

    (六)聚财力,壮大财政综合实力。要深化改革,大力培植财源,努力增强生财、聚财和理财的能力,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要积极培植财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培植壮大优质财源。进一步落实和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做大“三优三新”产业集群,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二要加强税收征管。财税部门要密切配合,克服“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坚持依法治税、依规计征,确保税收足额均衡入库。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力度,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完善综合治税机制,扫除征管盲点,夯实收入质量。三要依法科学理财。加强全口径预算编制和管理,适时推进预算联网建设工作,公开部门预算,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坚持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四要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从严控制债务规模,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建立债务借、用、还的实时动态监管体系,做好风险预警,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五要深化财政改革。积极推进财政改革,科学界定各部门、各单位的事权财权,努力促进事权和财权的和谐统一。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七)重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一要加大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各类基金、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更好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政策贯彻落实、维护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工程审计中外聘审计单位、审计过程、审计结果的全面监督。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二要规范部门及镇(园区)财务管理。加强对部门和镇(园区)的财务指导和监督,健全内部审计和日常自查自纠制度,防微杜渐,促进规范。三要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市人民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认真整改,并于12月底前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机关要完善审计整改检查跟踪机制,提高审计整改实效。被审计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财务管理。